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主宰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潮流。网络既提供给人们各种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13-18岁的中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严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带来的危害性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网瘾的概念及其属性

    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

     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

    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

    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禁忌,或许有人对网游成瘾的少年称作精神病接受不了。但事实是,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哪个父母不是焦灼万分甚至肝肠寸断。而且,不仅网瘾被纳入精神病范畴,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将被看作是成瘾疾病。所以,网游成瘾纳入精神病管理不是人格歧视,而是科学界定。

    二、网瘾的特征及其表现

    网络成瘾者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过度依赖,以上网为生活重心,上网时间失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安、着急、烦躁、乏力、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头晕眼花、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无端发脾气、说谎、孤僻、甚至打骂家人、自杀等不良心身和行为反应。具体呈现为以下特性:

    1、渴求性网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全由上网活动所控制,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渴望。

    2、逃避性网瘾者为应付环境变化或追求某种体验,通过网络活动来产生激动、兴奋、刺激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从中获得一些安宁、躲避甚至麻木的情感效果。

    3、耐受性网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耐受程度不断增强。

    4、烦躁性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特征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5、冲突性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比如与家庭、朋友、工作、学习、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的冲突。

    6、矛盾性成瘾者对成瘾行为有时持有矛盾心态,当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时却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7、反复性成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三、网瘾的诱因及其分析

    1、个体因素青少年是一个防护意识和控制能力都比较薄弱的群体,一方面由于青少年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与成熟阶段,情感波动大,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正确树立,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控能力差,求知欲强,对于上网的真正目的与意义还不能正确把握、辨别与选择;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本身的巨大诱惑力,如网络游戏、网络暴力、黄色、黑客等不健康的网络垃圾都会激起他们不可遏制的上网欲望,极易导致网络成瘾。

    2、家庭因素据调查,80%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都是由于家庭问题造成的,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父母放任自流或期望值过高,以及过分的指责、打骂、溺爱等,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促使他们借助于沉溺网络来满足他们心理的空虚和寂寞,从网络中寻求自信、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由一个无名小卒变成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从而失控、固执、任性,导致网络成瘾。

    3、教育因素青少年在学校学习,因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加之学习成绩不好,有时又得不到老师正确的教育,极易产生厌学心理;他们不满足父辈童年时期小人书加糖块的文化养料,喜欢网络游戏及聊天加麦当劳的文化套餐。于是便在电子游戏中主宰星球大战,寻求刺激,在网络虚拟文化中张扬自我。

    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加上学校与家庭对正确认识与使用网络教育的缺乏,使青少年不能正确应用网络,多方导致网瘾的形成。

    四、网瘾的危害及其影响

    中国是网络大国,网民人数以每年20%的数量递增,而且以青少年为主体。据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80%以上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这些年因网瘾毁了孩子的报道是铺天盖地不胜枚举。记得《半月谈》上曾经报道过一幕荒诞而真实的惨剧:一名沉溺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去,去追寻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当时目睹这一惨剧的一位清洁工事后感叹:我从来没看见过这样一种奇怪的自杀,设计好那么标准的飞天姿势,而且带着笑脸,毫无痛苦!

  15岁的新密男孩张嘉(化名)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检方批准逮捕。 一个月前,他挥舞菜刀砍向同学母亲时,称自己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对方再复活”。“复活”,这个网络游戏中频现的词汇,让15岁的少年彻底失去理智,对同学母亲疯狂砍下100多刀。张嘉被警方抓获。当被问起“怎么会砍薛某那么多刀”时,张嘉回答:“害怕对方复活。”他说,自己平时喜欢玩一款网络游戏,当时用菜刀砍薛某时,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对方“复活”。

 网瘾少年对学校、家庭、自身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确实越来越大:

    1、损伤智力有专家研究表明,网游对于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是极其不利的。沉迷于网游半年以上,智商会有明显的下降;若是沉迷网游3年,智商将下降10%,也就是说,智力90的正常孩子玩网游3年,就会变成弱智。

    2、损害身体网瘾造成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偏头痛等病症。

    3、荒废学业一些学生终日沉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不但耽误学业,考试挂红灯、留级甚至还会被迫退学。

    4、影响品行网瘾诱发逃学、说谎等不良品性,产生不屑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暴躁、甚至辱骂、攻击他人等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恶劣行为。

    5、扭曲性格网瘾导致青少年情绪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情绪低落,弱化了人与人沟通相处的反应能力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应对能力。

    6、危害心理爆炸般的网络信息的挤压揉搓,会加大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使青少年网民产生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长时间的上网还会使他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心理吸食者。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

    7、伤害家庭。很多上网成瘾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较差,情绪不稳定、没有自控力、说话不算数、承诺不兑现,家长伤透脑筋,但又无计可施,于是隔阂加深,双方心力交瘁,原本温馨的家庭变得岌岌可危。

    8、违法犯罪网瘾者常常偷钱或盗用别人账号去上网游戏、聊天,一些青少年甚至利用网络搞0、人的心理状况是在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由于人脑细胞使用能力特别强,人对自己所在环境很快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孩子长时间和电脑在一起,他的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机械思维趋同,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弱化了人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和现实生活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利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况且,网络游戏良莠不齐,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和情景中,很可能会认为现实生活也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潜意识地去模仿。

敲诈、赌博、色情、黑客等活动,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五、如何正确上网

  我觉得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对于有了网瘾的青少年,学校戒除网瘾的心理疗法 
  (一)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有可能埋下悲剧的种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防止游戏成瘾的产生,避免迷上网络游戏。为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另外,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接触、交往,建立健康人际关系。学校除了开展好正常的各项活动、工作外,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及各种刊物进行网络知识和道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知,通过学习、培训等,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正确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正确对待不良网络的诱惑,培养学生心理自主性与主体发展性,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
 
  (二)激发主观意识,促进自主戒瘾
 
  怎样救助已患上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建议要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工作,使其与学校心理指导教师组成针对网络成瘾问题的救助志愿组织,帮助患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回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来。对已经沉迷上网络游戏不可自拔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学生,可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手段来矫正。
 
  1
、从主观上克制上网的冲动要与有成瘾行为的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意图或动机,通过自我的努力来戒除网瘾。可以让网络成瘾者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每天做思想斗争10-20次,每次3-5分钟,尤其是在瘾发时;也可以将好处和坏处分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电脑上、卧室里、门上;每天多时段内默念或大声对自己念上网的坏处:战胜自己关于上网不合理的观念。
 
  也可以网络成瘾者想象自己上网成瘾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在瘾发时让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失败感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痛下戒除网瘾之决心,增强自己的戒网动机。
 
还可以让网络成瘾者在有了想上网的念头时反复自我暗示,如不行,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如今天我又赢得了一次胜利,继续坚持,加油。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语言暗示既可通过自言自语,也可将提示语写在日记本上,或贴在墙壁上、床头上,以便经常看到、想到,鞭策自己专心去做。
 
  2
、从行为上坚定戒瘾的毅力
 
  首先是自我奖励、自我惩罚,即视当天的进展情况而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或惩罚,但应注意其使用的内容应最好与上网无关.奖励和惩罚既可以由成瘾者自己执行,也可以请老师、同学、家长协助执行。如,当目标执行无误,就奖励自己吃一样喜欢的零食或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否则长跑1000米或做清洁等
. 
  其次是放松训练法。为应对戒网中瘾发时出现的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等不良情绪,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稳定情绪,振作精神。
 
再次是想象满灌法。想象自己上网成痛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想象自己长时间上网后萎靡不振的颓废样子;让其厌恶现实自我的形象,并用理想自我激励自己。
 
  最后是行为契约法。成瘾者与家长共同商定戒网的行为契约,成瘾者签定契约并成为契约的遵守者,家长则担任契约的执行者,通过连续不断地鼓励,使其逐步达到目标。根据目标行为的性质,有两种循序渐进的方式:第一,行为频率的循序渐进。如,让其将每周上网次数由七八次逐渐减为六次、五次、四次、三次……每次上网时间由五小时逐渐减为四小时、三小时、二小时,达到尽量在周末上网,每次不超过二小时的目标。第二,行为准确性的循序渐进。每个目标都应是其力所能及的,家长等要热情鼓励其做好朝目标渐进的每一步,确保其能通过不断取得进步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也易据此来衡量其上网行为纠正的程序,制定好下一步的目标。但要谨慎地计划步子的大小:若步子太大,实现不了:步子太小,浪费宝贵的时间。
 
  (三)家校联动,共建戒瘾网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色情网站。
 
  家长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
 
  学校教师与家长要加强联系,不让他们的活动脱离教师、家长的监护;禁止与染上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群来往;对该个体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向有关部门举报违规经营的电子游戏机场所,使之及时得到查处;让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与该青少年结对;培养、支持健康的业余爱好活动;设法使该成瘾者与同龄人有良好的关系,使其不脱离正常人群。

  和家长往往是束手无策。有的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有的居高临下,怒斥惩罚。结果当然无济于事。也有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效果也不明显。学校和家庭的网瘾教育往往充满挫折感,网瘾就成为青少年教育久治不愈的重大难题。为何如此?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学校和家庭没有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网瘾的症状及其危害,对学生和子女上网初期,缺乏对他们进行网瘾症状及其危害性的深刻教育和细致剖析,一旦发现他们已经成瘾却是为时已晚。

    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瘾教育必须重在预防,必须未雨绸缪,必须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未上网或未成瘾之前,家长、学校、社会必须多管齐下,积极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开展有效的网络双刃剑教育,侧重点要加强网瘾的危害性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瘾必将带来的危害,从而加强他们对网络的自身免疫力和对网络危害的预防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健全他们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